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海洋学院用“心”迎来18级新生

发布日期:2018-09-30

(通讯员 蔡海 张婷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海洋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紧贴国家海洋人才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全面发展,追求卓越。9月5日至9月25日,海洋学院以“建设海洋强国,勇担时代新使命”为主线,组织开展了15场讲座、8场主题教育、3场参观活动、多次宿舍走访、2场团体辅导,共计30余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迎新活动,用21天的暖心安排,带领新生感悟天大之美,领略海洋之广,感受学院之亲,点亮海洋新生们的大学之路。仪式教育——感悟天大之美

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纪念“九一八”升旗仪式、校史馆参观,学院通过仪式感教育,让新生们感受天大百年的厚重历史,感受昔日前辈的历史担当,感受今日天大的奋进拼搏,感受天大“实事求是”的品格魅力,感受天大“爱国奉献”的历史传统,感悟天大之美。

院长翟京生在学院开学典礼中鼓励新生要胸怀大海,勇担时代责任。他与海洋学子一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自我成长与时代担当,鼓励新生要坚守梦想,坚持成长,勤于钻研,要继承天大人“爱国奉献”基因,秉承“实事求是”的校训,立天大志向,承天大责任,传承天大精神,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天大的青春力量。

学院党总支书记凌国维在“海洋时政大讲堂”新生第一讲中带领新生“领略大学之美,感悟大学之道”。他阐述了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作用与职能;介绍了当前天津大学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化、校园文化等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以昔日天大的厚重历史,勉励新生要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乘“海洋强国建设”之势,肩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他以今日天大学子的成长故事,嘱咐新生要能耐得住寂寞与清苦,摒弃浮躁,用坚持守望成功。

专场讲堂——领略海洋之广

金翔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锦德(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中国航海学会全国首批航海科普专家、中国海事专家委员会专业分委会委员)、相文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工程技术带头人、中国海洋学会海域和海岛分会主任委员)、王校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解放军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军队职能装备军民融合协会首席顾问、南海问题研究学者),从海洋科学发展历史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从深海探测技术到南海问题探讨,四名专家用四场讲座带领新生领略海洋之广,感受海洋之深沉。

金翔龙院士在展望21世纪人类海洋开发新时代时指出,未来我们要持续开展海洋探测与研究,积极推动海洋开发与利用,大力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安全,希望新生们能够勇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陈锦德教授则以历史为主线带领学生走向海洋,用鲜活的案例让新生们看到了中国海军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未来中国发展离不开海洋,海军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发展,他鼓励海洋学子潜心学习,未来大有可为。

相文玺主任则从海洋经济的角度,向新生阐述当前我国面临的诸多挑战。他说,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发展形式,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勉励海洋学子以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为己任,为保障海洋安全与维护海洋权益贡献力量,提升我国海洋治理与海洋公共服务能力。

王校轩研究员以我国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海洋文明但也经历过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开场,为大家讲述经略南海的必然缘由,剖析了经略南海的历史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经略南海的重要举措。

暖心活动——感受学院之亲

户外素拓、团体辅导、宿舍走访、中秋慰问、一本书籍、一枚书签、一段寄语……,海洋学院师生用心欢迎每一位新生的加入,用海洋特有的文化传统让新生们感受天大海洋的团结与温暖,用鲜活的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海洋学院,让新生建立起对于海洋的信任与归属。

专业培养方案介绍、安全教育讲座、资助政策宣讲、实验室参观、班主任论坛,学院用细致的安排全方位多角度关注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生活,为学生开启大学生活做好指引。

“以学生为本”在海洋学院从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场场细致的安排与一句句暖心的叮嘱。学院一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守护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未来学院将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为海洋学子创建广阔的平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无愧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无愧海洋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

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