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0-10
围绕天津大学一流实践课程建设要求,落实一流海洋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针对2019级新生面向全校开设《水下机器人探险》创新实践课程。
课程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针对新生知识结构特点,利用4学时完成水下机器人发展历史和关键技术的理论讲解,剩余12课时全部用来开展实操教学。课程就地取材,在卫津路校区敬业湖畔分两组架设有缆水下机器人,学生分小组有次序同步开展实操学习和训练。
为了增加课程的针对性、 实效性、吸引力和趣味性,在考核环节摒弃理论试卷,直接以实际操练效果作为考核标准。每位同学按要求操作水下机器人抵达敬业湖中央桥墩观测点,通过声呐扫描到目标物后用水下摄像机对目标拍照,即视为完成水下探险任务。每位通过考核的学生都将获得“水下机器人见习操手资格证”。
在此之前,课程负责人薛彬、王晨旭曾带领海洋学院学生获得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水下机器人挑战赛的季军。二位老师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探索建设有海洋特色的实践课程,注重上下游专业知识交叉,打造有新工科内涵的海洋技术实践课程,着力培养 “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强的海洋专业人才。
课程设备由天津大学校友公司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围绕新时代海洋专业人才需求,逐步深化“产学研”全面合作,扎实推进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供稿:吕志伟
Normal0false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