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立足天津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助力十四五规划编制——海洋战略研究所课题组赴滨海新区开展海洋产业调研

发布日期:2020-01-23

(通讯员 陈韶阳)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涉海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发展战略和谋划布局的角度实现企业同管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服务天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天津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的预研和编制,新年伊始,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及相关专家一行四人前往滨海新区中心渔港、大港电厂、海得润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海洋产业发展调研。2020年1月13日上午,课题组来到位于滨海新区北部的中心渔港。冬日里的海边寒风萧瑟,游客稀少。但刚刚抵达中心渔港,就被眼前的各式豪华游艇所吸引,中心渔港的管理部门和游客中心则坐落在一片仿古建筑群中,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天津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水平。中心渔港王媚经理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渔港的自然环境、目标定位以及发展现状等。据悉,中心渔港占地18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平方公里,目标是打造北方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和北方游艇产业中心,相关产业包括渔港码头、冷链物流、房地产开发、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随后,调研组同中心渔港相关人员交流了有关产业结构、招商引资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中心渔港自身条件的优劣势以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从战略布局、产业优化、优惠政策等方面对中心渔港的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研讨。



调研组与中心渔港负责同志交流研讨

随后,课题组前往位于滨海新区南部的天津海得润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是大港电厂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海水淡化、新材料、餐饮住宿、水产养殖等,其中在海水淡化方面发展较早,其生产的淡化饮用水在天津及周边省市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走在了淡化海水民用产品的前列。据悉,目前该企业在淡化饮用水方面的产能为6000吨/天,淡化副产品浓盐水则通过管道输送给旁边的制盐企业,开展制盐、提溴、提碘等生产,同时晒盐池还能进行海水鱼、虾等养殖,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目前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淡水饮用水目前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仍有待提升,不少消费者对淡化水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淡化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国内相关技术研发能力有待增强;不少淡化产业与当前的生态红线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些政策存在“一刀切”、缺乏针对性措施等问题。

随后,课题组还在大港电厂、海得润滋有限公司、海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海水淡化生产线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并就建立科研实践合作基地初步达成了共识。



调研组现场调研海水综合利用循环产业

实践调查是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调研,课题组了解了当前天津海洋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关调研资料能够为天津“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据悉,由海洋战略研究所陈韶阳副教授承担的天津“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 “十四五天津海洋经济发展思路和举措研究”,旨在准确把握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质、体制机制等关键性问题,提出海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举措、规划思路、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促进天津海洋经济发展优良政策环境的形成,推动“十四五”期间天津海洋经济在产业优化、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快速发展。这是海洋战略研究所成立以来承担的首个规划类项目,标志着研究所进一步将学术研究同地方发展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助力天津海洋事业发展,初步实现了“立足天津,服务天津”的建所目标。

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