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团活动 - 正文

讲好中国故事·剪纸艺术承载的海洋非遗文化

发布日期:2022-08-22

剪纸,一种以独特的造型符号进行的镂空艺术,常以其鲜艳的颜色和灵动的图案而见于各种祥和喜庆的节日中,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海阳剪纸则作为北方沿海文化和海洋文明孕育的结果,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根植于海阳民间,历经千百年久经不衰。8月1日,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向海问津”实践队来到位于海阳一中的剪纸工作室,在海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倩倩老师的带领下,亲身感受海阳剪纸的文化魅力,增强文化传承的意识。

来到剪纸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作品的主题多种多样:庆祝重要节日、纪念当地民俗生活(如《海阳大秧歌》)、用于婚丧嫁娶、刺绣花样等,内容也十分丰富。这些剪纸像一幅多彩的画卷,忠实记录着海阳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正如诗人艾青所说:“比起中国其他的民族艺术,剪纸要算是最健康、最淳朴的艺术了……它流露的是中国农民的善良、健康与愉快的情感。”

从剪纸中,成员们深切感受到其体现出的绵长的历史轨迹,在海阳剪纸背后的那段悠久历史也逐渐变得鲜活起来。宋朝时期发明造纸术,受劳动环境影响,海阳民间出现了剪纸;清朝中晚期,一些农家妇女结合习俗和生活,通过一把剪刀、数张红纸,淳朴真实地将她们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表达出来,海阳剪纸由此在民间流传普及开来;清末,剪纸作为海阳民间装饰的工艺品之一开始繁荣;建国后,县文化馆对传统的剪纸艺术进行挖掘加工,使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又放奇彩;此后,美术馆多次组织剪纸创作培训班,培养了数十名剪纸创作者,并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海阳剪纸得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代代传承。

海阳剪纸因其面向大海的地理位置,有着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这是北方沿海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海阳剪纸中创造出的一个个富有渔村特色的图案,将海洋文化与“海洋性格”在其剪纸艺术中得到充分展现。透过海阳剪纸,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北方沿海渔民面对海洋不畏惧的斗争精神以及与海共存的大智慧。

参观完剪纸作品,在王倩倩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的队员们开始亲自动手体验海阳剪纸的制作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件件剪纸作品看似简洁容易,但对新手来说完成它们确非易事。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身处“快餐”时代、数字时代的我们很少有人愿意在一张小小的传统剪纸上放慢生活的快节奏,用心感受剪纸带来的愉悦与放松。而作为海阳民俗文化的瑰宝以及北方沿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海阳剪纸值得被继续传承下去。

海阳剪纸是海阳渔文化的一种折射,是海阳渔村的精神内核之一,承载着北方灿烂的海洋文化与历史回忆,海阳渔村的发展离不开对剪纸等民俗文化的传承。同样的,中国万千乡村的振兴需要我们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对乡村特有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要让乡村丢失了自己的“核”。而这,也是作为新时代青年主力军的我们应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快捷通道